今年的煤炭價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,繼一月份神華集團與大唐電廠就煤炭交易和價格問題達成共識后,神華集團隨后又分別與其他四大發(fā)電集團以及浙能、粵電等大型電企就價格問題達成共識,對煤炭交易和買賣形成定價方案。即:神華煤在北方港口的實際交易價格,按照當周“神華集團掛牌煤價”下調10元/噸為依據,具體價格實行7天一更新。
去年,神華集團煤炭銷售量達到4.646億噸,占據中國原煤消費量的1/7,在北方港口的下水煤炭數量接近2億噸,下水煤數量占全國煤炭一次下水量的31%,外銷數量和港口中轉量遠超過中煤和同煤集團,是煤炭企業(yè)的“龍頭老大”。中轉量的高位、實力的雄厚,促使神華集團在電煤定價方面具有風向標作用。神華集團的的煤炭定價標準,成為其他煤企學習模仿的典范,也成為中煤、同煤、伊泰、山煤、焦煤等“三西”大型煤炭企業(yè)簽訂煤炭買賣合同的參照標桿,同時,這也標志著煤炭市場已經進入“純市場化”交易新時代,過去的價格雙軌制已經一去不復返。
去年12月21日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《關于解除發(fā)電用煤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通知》,宣告自2013年1月1日起,解除對電煤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,取消對電煤價格漲幅和市場交易電煤最高限價的有關規(guī)定,電煤由供需雙方自主協商定價,政府不再干預。運作多年的電煤價格并軌改革終于破冰前行,邁出了關鍵一步。這也意味著歷時16年的電煤價格“雙軌制”就此終結,我國進入到了煤炭交易市場化的新時代。
電煤價格“雙軌制”是指在煤炭價格逐步放開后,電煤供需雙方依據的兩種不同定價機制進行交易和買賣。一種是年初煤炭企業(yè)和電力企業(yè)簽訂的重點合同煤價,這是一成不變的,一般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鎖定一年供應量,主要考慮照顧國家重點電廠和鋼鐵企業(yè);另一種是市場煤價,價格隨行就市,相對較高,是根據市場供求變化進行波動,市場價銷售促使煤企受益匪淺。
多年以來,我國煤、電這兩個同屬于一個產業(yè)鏈上的上下游行業(yè)一直呈現著極為罕見的不和諧格局。在早期中國計劃經濟時代,煤炭和電力的生產、價格都實行指令性計劃,雙方運行體制高度一致。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,煤炭首先進入市場化變革,實現了隨行就市的定價機制,但是電價卻依舊是政府定價,“市場煤,計劃電”矛盾開始顯現。進入21世紀,隨著煤炭進一步放開,煤炭企業(yè)盈利能力得到加強,利潤逐年大幅提高,市場煤的價格也出現飆升,最高時,2008年7月份,發(fā)熱量5500大卡市場煤在北方港口的平倉價格賣到1050元/噸,比當年的重點合同煤貴一倍以上。然而,電價卻一直被“計劃”束縛著,盈利水平連年走低,2008-2011年間五大電力集團火電板塊連虧四年,累計虧損921億元。
在此背景下,國家開始援手發(fā)電企業(yè)。為了緩解電企經營壓力,發(fā)改委牽頭,聯合煤炭工業(yè)協會、煤炭運銷協會、煤炭企業(yè)與發(fā)電企業(yè)每年簽訂購銷合同,強制煤炭企業(yè)以優(yōu)惠價格向電力公司保證供應一定數額的煤炭,其價格比市場煤價格低200元左右,有的甚至低50%;并且合同煤有鐵路和港口的車船運力作保障,還以鐵路運力為指標,約束重點電煤合同的執(zhí)行。在煤炭供應緊張,運輸瓶頸猶在,市場煤價暴漲,電價機制不完善的格局下,重點合同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發(fā)電企業(yè)的利益,保障了電廠的供煤。然而對于煤炭企業(yè)而言,由于利潤少,大多不愿意履行價格偏低的重點合同,其兌現率往往較低,或者煤質難以保證。除了兌現率低以外,在每年年初的煤、電企業(yè)簽訂煤炭合同時,必會上演兩者間的“頂!贝髴(zhàn),致使談判年年陷僵局。最后的結果,經常是由發(fā)改委、主管部門和各級政府做工作,煤電雙方互相讓步,最終勉強簽下來。
2012年,煤、電企業(yè)的經營情況出現了逆轉,由于國民經濟運行平緩、進口煤大量涌入,煤企高利潤的“黃金十年”就此結束,下游庫存高位、市場寬松,供大于求的格局造成煤炭價格快速下降。據秦皇島港煤炭交易價格,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從年初的790元/噸快速下降到年底的620元/噸,降幅高達170元/噸,而這個價格與同煤集團2012年5500大卡重點合同價格基本一致,比神華重點合同煤價格高20元/噸。去年下半年,重點合同的兌現率極高,到港拉煤船舶很多是裝運重點合同煤炭的,而且履約的煤炭質量也大幅提高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電煤價格并軌的呼聲越發(fā)高漲,業(yè)內普遍認為終結電煤雙軌制的絕佳時機到了。電煤價格并軌方案經過幾輪修改之后也最終獲批,電煤價格“雙規(guī)制”宣告終結。
電煤價格并軌,不但理順了煤炭市場價格,打通了煤炭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,降低了煤炭流通成本,還激發(fā)了發(fā)電企業(yè)和煤炭企業(yè)合作聯營的積極性,煤電一體化將步入快車道;發(fā)電和煤炭聯系日趨緊密的生產和經營,將會為國民經濟的發(fā)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價格更為穩(wěn)定的煤炭和電力供應。目前,五大電企紛紛把觸角伸向煤炭產業(yè),國電、華能、中電、華電和大唐等五大電力集團全部投資開辦煤礦,2011年分別產煤依次為6505萬噸、6406萬噸、6068萬噸、2260萬噸和1380萬噸,較2010年分別增長38.4%、31.1%、12.2%、142.7%和21.6%。五大電力集團合計產煤2.26億噸,平均煤炭自給率達到25%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現實中市場的不穩(wěn)定性依然存在,運力雙軌制、計劃電并未根本改變,但煤價完全市場化的第一步已經邁出。鐵路運輸方面,也在開展改革,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,國家將對鐵道部進行改革,將不再保留鐵道部,實行鐵路政企分開。將鐵道部擬訂鐵路發(fā)展規(guī)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;組建國家鐵路局,由交通運輸部管理,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;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,承擔鐵道部的企業(yè)職責。相信此后煤電聯動等其他相關方面改革也將逐步擺上日程。
目前,在南方接卸港口,秦皇島港煤炭與澳大利亞進口煤的到岸價價差50元,而與同質量的印尼煤相差高達百元,因此,進口煤的物美價廉,促使我國充分利用國際上價格低廉的煤炭,補充國內煤炭資源的不足和運輸的瓶頸。去年,廣東省進口煤炭6765萬噸,增長4.4%;山東省進口煤炭2845萬噸,增長56%;福建省進口煤炭2078萬噸,增長23%;沿海地區(qū)直接或間接來自國外的煤炭占我國總進口量的68%。據悉,由于頁巖氣革命沖擊,煤炭儲備較多的美國急于將煤炭出口,其目前主要銷往歐洲,而非洲和澳大利亞等地大部分煤炭則都被低價擠壓到了中國,而美國也瞄準了中國市場。當然,如果國內能夠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