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(yè)品訊昨日,山東工商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獲得重大科研成果,由6位教師聯合發(fā)明的“適用于智能配電網的基于負荷均衡故障恢復方法”正式獲得國家發(fā)明專*權,并在配電自動化領域填補了國際空白。
盡管名字有些繞口,但這項技術與老百姓可是息息相關,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停電對生活的影響。項目組成員龐清樂博士告訴記者,目前,我國一般城市地區(qū)的供電可靠率能達到99.9%以上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少于3.5小時;重要城市中心地區(qū)能達到99.99%以上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少于53分鐘;而發(fā)達國家的重要城市地區(qū)能達到99.999%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縮短到5.26分鐘。
“縮短用戶停電時間的關鍵,便是在電氣設備發(fā)生故障后加速故障處理速度。”龐清樂說,“電網故障恢復屬于配電網自動化技術領域,該領域一直被發(fā)達國家所壟斷,而衡量故障恢復技術水平的主要指標就是供電可靠性!
盡管目前電網的故障檢測和故障定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,但恢復時間過長一直是國內外亟待解決的難題。經過2年多的大量文獻查閱、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,龐清樂和課題組成員最終成功發(fā)明出“基于負荷均衡的快速故障恢復方法”。
由于電網事故具有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”的特性,一處故障往往會導致周邊區(qū)域出現大面積停電。龐清樂介紹說,這種方法可以在電網故障發(fā)生后迅速切斷故障點,并在1秒鐘內便可快速自動生成故障恢復方案,非故障停電區(qū)的用戶在幾秒后便可恢復用電,大大提高了電網的自愈能力。
研究顯示,如果我國現有的智能配電網采用這項故障恢復方法,供電可靠率完全可以達到發(fā)達國家水平,即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將由3.5小時縮至5.26分鐘。而如果采用更先進的高供電能力網架,供電可靠率可以超過發(fā)達國家水平。
以一處年售電量在56.17億度的供電局為例,如果僅僅將供電可靠率由當前承諾的99.92%提升到99.99%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即可從7小時減少到1小時以內,每年便可增加供電393.2萬度。而根據電科院的研究結果表明,停電時每少供一度電帶來的經濟損失在40元左右。這就意味著可以為當地用戶減少1.57億元的損失,更大大減少了停電對百姓生活造成的不便,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