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福喜收藏機械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。因為父親就是和機械打了一輩子交道,所以王福喜從上初中開始,就迷上了這些或是精巧或是粗笨的機器。王福喜說:“記得收藏第一臺機械時我才17歲,那時候家里還都不知道。當時從一個老師傅那里找到一臺德國原產的車床,那臺車床拉到家里時,我為此興奮了好幾天。”
在王福喜收藏的各種機械中,大部分是上世紀50年代前后制造的,主要是產自德國、美國、瑞士、捷克、日本和意大利等國家的200多件機械產品。
問到收藏的故事,王福喜介紹: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機床工人,當年工廠機械更新?lián)Q代時,他收藏了三臺磨床,其中有一臺德國產的滾刀磨床是1960年產的,平時老人對這幾臺磨床愛護有加。王福喜獲知后,不知跑了多少趟想要收藏這幾件磨床,可老人死活不同意。后來老人故去了,老人的兒子將這幾件磨床收藏起來,王福喜又接著一次次地找老人的兒子,偏巧這時擺放磨床的屋子因為停租,老人的兒子無奈之下這才考慮要轉讓,經過一年拉鋸似的商談,最后當王福喜跑去拉機械時,王福喜看到老人的兒子竟然偷偷地跑到一邊掉下了眼淚。臨走時,老人的兒子不停地叮囑王福喜要好好替他收藏,為這一件藏品,王福喜說他前后跑了四五年的時間。
還有一位老鞋匠,是個滿族人。年輕時靠縫皮鞋度日,家里有一臺祖?zhèn)魅目p紉機,將近二百年了。后來公私合營,老人去了小白樓的一家工廠。退休后,不管生活如何顛沛流離但這臺心愛的縫紉機一直陪伴他身邊。轉眼,老人看看自己一年老似一年了,想想百年之后,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這臺縫紉機,于是便四處打聽,打算給這臺縫紉機找一個合適的安放地方。后來他從報紙上看到了王福喜收藏機械的事跡后便慕名而來。結果,因為不認識路,在公交車上整整轉了多半天才找到王福喜的展館。最后,看到王福喜滿屋的藏品,尤其是看到多年來王福喜收藏的70多臺大大小小的縫紉機時,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因為老人覺得把他這臺縫紉機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,上有幾十萬的大型機械,下有幾十臺“姊妹”產品,這樣躋身其中無論如何也不算“委屈”了自己的這臺縫紉機了!就這樣老人分文沒要就贈送給了王福喜。老人的兒女們知道了不同意,認為不能就這么白白地捐出去,如果拿到市場上去,說不定能賣個好價錢,可老人堅持自己的意見。
在王福喜廠內的幾間展室內,各種機械擺放有序。這里的每件藏品都有一番經歷,每件機械王福喜都能說出一個感人的故事。王福喜說,這些藏品灌注著他二十年的心血,而年近不惑的他對收藏機械的那份執(zhí)著與熱情卻變得更加熾烈。他指著辦公室東墻的三臺機械問我:“知道這是做什么用的嗎?”我搖頭,他說:“在東麗電影院看過電影吧,這三臺機械就是當年的放映機,因為現(xiàn)在都換數(shù)碼3D的了,所以這三臺放映機便由區(qū)文廣局專門贈送給了我。”我問他,現(xiàn)在在這個領域你的藏品收藏到了什么程度?王福喜說:“現(xiàn)在在全國,收藏這個的不多,也就幾家,但在國外人數(shù)卻眾多!從我的藏品來看,基本將國內80%以上的藏品都收到了。”
隨著科技的迅猛發(fā)展,這些純機械的東西越來越稀罕了,所以能將它們保存下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!談到他這些藏品的未來,王福喜的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憧憬,他說:“我們在東麗區(qū)航空商務區(qū)專門買了新館址,到那時展館將從工業(yè)文化的角度將這些機械藏品展現(xiàn)在世人面前。”